吉人語善、視善、行善,一日有三善,三年天必降之福;(引用)

2010102510:00
吉人語善、視善、行善,一日有三善,三年天必降之福;凶人語惡、視惡、行惡,一日有三惡,三年天必降之禍,胡不勉而行之!

以吉祥的人,語善、視善、行善,一天有三件善行,積滿三年,上天必定降給他福報。凶惡的人,語惡、視惡、行惡,一天有三件惡行,積滿三年,上天必定降給他災禍。為什麼不勤勉地行善去惡呢?這一節是總結全篇,實實在在地教導世人行善去惡的方法。「故」字,是為了貫通承接上文而說的。所謂的吉人,是因為他行善就能得福;所謂的凶人,是因為他作惡就會得禍。諸惡與眾善,是無法說得盡的,大概說來,語、視、行三種善,正是要切實去下功夫的地方。語善,像不合禮的不說、樂於宣揚他人的善行、啟發他人的善心等都是。視善,像不合禮的不看、樂於看到善人、喜歡觀看善書、常常發現自己的過失、不看他人不對的地方等都是。行善,像不合禮的不做、不合法的事不做、勇猛地行善,時時做便利他人的事,積集種種不為人知的陰德,在一個地方提倡引導,乃至推及四方遠處,來感化有相同志向的人,和他人有同樣的善就是了。至於惡,那就與此相反。三年,就是千日,這是唐虞兩代考核績效的方法,也就是圓滿的時期,善行積滿或惡行充滿。人心非常地活躍,是變化無常的,如果在三年期間,心地都沒有任何改變,那麼他的善惡就已經精純了。這裡指出「天」字,這是賞善罰惡、賜福降禍的大主宰,是整篇文章的終結處。而所謂的天,是指我們的心。孟子說:「保存靈明的本心而不喪失,恆順自然的本性而不傷害,這就是奉行天道而不違逆。」這兩個「必」字,不一定是指蒼蒼冥冥、無聲無臭的天,而必定是指我在三年之中,心中所發出的語、視、行,所謂無不是自己所求得的,就是這個道理。聖人樂於行道,原本就不是為了求福;為了求福而行善,心中已經牽涉到私利了。所以只應當盡自己的心力,順從接受上天的安排,不可有一絲毫期望希求的心。然而一切都是自心所感召,天理很快就會回報。禍福的道理,本來就是遍佈於天地之間,一點都不會有差錯。世人認為行善去惡是本分內的事,這固然屬於上上等人,但是世間大多是普通人,哪能全部都是上等人呢?所以害怕災禍、希求福報而去惡行善的人,這也是太上所希望的,正是只怕世人不肯求福而已。所謂︰「求之有道,得之有命,是求有益於得也。」照這樣來求,對於希求福報,本來就不會有所傷害。所謂的降福,像是享受福祿、子孫善良、榮顯昌盛、壽命延長、家道興隆、萬事和順,甚至作聖作賢、成仙成佛、徹悟自性、證得無生、度人度物、作為萬世榜樣等都是。所謂的降禍,像是遭受明顯災禍、子孫險惡、凌替敗亡、壽命短促、家道淪喪、凡事遭受挫折,甚至死後墮入無間地獄、輪迴異類、永劫受罪、惡業殃及後代、萬年遭人唾罵等都是。唉!由此而論,招來禍福的途徑非常廣泛,實在是不可思議呀!最後一句揭示「勉行」,只是就眾善奉行來說,是全篇的總關鍵。勉這一個字,是改過遷善最重要的訣竅。胡不,是奇怪感嘆的詞句。行,是身體力行。所謂的勉行,就是努力去實踐,到死都不退縮。《書經》說:「非知之艱,惟行之艱。」俗話也講:「說得一尺,不如行得一寸。」如果只是知道而不去實踐,絕對不能得到好處;既然不能得到好處,就免不了往生死大海中自作自受去了。世間人想要尋求生路,必須下定一番死功夫!朱子說:「陽氣發時,金石亦透;精神到處,何事不成!」人若是能夠如此,那麼等到行滿功圓時,成就仙真、證得聖位難道不是必然之事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