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&感恩—孩子成長必修課(引用)

2010120910:00

善良&感恩—孩子成長必修課

很多家長也許一聽到善良,就會心疼地問:現今社會,孩子如果太善良了,不會很容易被同學欺負嗎?難道我們不該教導孩子如何自衛嗎?所謂的善良,並不是懦弱或膽怯。一個善良的人必須是積極和有能力的。他必須有能力去愛別人,有能力去看見他人的處境,有能力去規範自己的行為,並且有能力去克制自己不傷害別人。這種能力必須要來自很強大的內在,一個人只有在相信自己、喜歡自己之後,才會表現出最美麗的善良特質來。
所以,我們常常以為那些在學校裡或社會上總是欺負別人的人是強大的,其實錯了,他們的暴力,只是在掩蓋自己內心的害怕和不安全感。這個現象在孩子身上尤其明顯。你會看見那些在家裡長期被忽略,父母常常吵架,或生活在暴力陰影下的孩子,在學校裡往往會表現出「先攻擊別人以求自保」的懦弱行為;而那些生活在愛裡,知道自己是在安全羽翼保護下的孩子,才會有與人為善、樂意親近同學、幫助同學的勇敢行為。啟發孩子「善良」這個本來就存在的美好特質。擁有善良的人格特質能為孩子的現今和日後帶來什麼樣的好處,相信所有父母都知道答案。
第一,給他一個充滿愛和信任的環境,並且「允許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這個特質。作為父母,我們不用急著去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、武裝自己、掩飾自己,我們只要給他「溫暖而安全」的環境,幫助他孕育出良善強大的內在能量,他自然而然就能很好地保護自己了。
第二,做父母長輩的,一定要以身作則。我們不能一方面告訴孩子善良美德有多麼重要,另一方面卻在家裡當著孩子的面刻薄地批評別人,或做出其他與善良大相逕庭的行為來。
除了善良之外,還要教會孩子感恩。古羅馬學者西塞羅(MarcusTullius Cicero,西元前106年—前44年)曾說,感恩不僅僅是所有品德中最偉大的一種,更是所有品德之母。發展心理學家也說,感恩和謙卑有保護和穩定的功能,是維持一個人的精神健康平衡最重要的力量。是的,我們想想看,如果一個人擁有感恩和謙卑的特質,他就會懂得欣賞生命中美好的那一面,懂得從事情的積極面去接受它,而不會只去注意消極的、醜陋的、不快的、帶來壓力的那些讓自己氣都喘不過來的陰暗層面。他因此會更願意去嘗試生活,享受生活帶來的種種機會和餽贈。
而且更重要的是,如果孩子學會感恩,他就擁有了一本儲存幸福的存摺,可以把每天生活中點滴的幸福快樂儲存進去,並且從越來越多的存款中,認定自己是個幸福和幸運的人。等到哪一天,當人生中不可迴避的大小困難出現時,他就可以從容地從存摺中提取預存的幸福,幫助自己帶著光明的希望和相信雨後必有藍天的樂觀,去克服暫時的低潮。
第一,培養他正面思考的習慣。就是看見一件事情的正面和積極面。有一個老掉牙的寓言——半杯水的故事。正面思考的人會看見還有半杯水可喝,而負面思考的人則看見只剩下半杯水可喝了。孩子的思考習慣雖然和他天生的氣質有關,但其實受到後天的影響更大,而其中,養育他的人的思考態度尤為重要。如果大人總在逆境時從好的一面去看問題,孩子浸潤在其中久了之後,自然也會養成這樣的思考習慣。
第二,多留意身邊的美好。感恩需要注意力。訓練孩子帶著美好的「眼鏡」看世界,訓練他擁有覺察美好的敏銳視覺,最重要的是,培養他用美好的角度去理解週遭的人。如果他終於能逐漸養成這個美好的能力,請相信,不僅他的人際關係會因此而改變,他的人生境遇也將完全不同。
第三,學會分享和贈與。許多慈善團體會有父母帶著孩子一同前來捐贈,這是讓慈善團體感到最開心的時刻,因為他們需要的,不僅僅是捐贈人的金錢,更重要的是來自捐贈人的愛心和關懷,以及願意把愛心傳播下去的心願。讓孩子在分享、贈與的過程中去感受助人的快樂,並因此感謝自己擁有這樣的能力去幫助別人。